将压铸模具部件放入一定的化学溶液介质中,使其表面形成钝性化合物膜层,以提高压铸模具表面的性能。工程上常用的钝性化合物膜层主要有铬酸盐钝化膜、磷酸盐钝化膜、草酸盐钝化膜、压铸模具部件表面的发蓝等。另外,工程应用中常常将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工艺(磨光、抛光、滚光等)及表面着色等也归于化学转化这一类表面改性工艺。金属电化学沉积是指用电化学方法在压铸模具部件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金属镀层、合金镀层或复合镀层的技术,也称为电镀技术。用电镀方法可以在亚目模具部件表面制备出功能各异的多种镀层。
压铸件上的多数缺陷是在铸件内开通沟槽时或进行机械加工时出现的。其原因是将铸件表面的细晶层组织被切除了,暴露了向中心延伸的粗大的晶粒区,而所有的缩孔正是位于此表皮层下。一旦在铸件外表面上有缺陷,那么铸件在压力下就会发生泄漏。铸件表面如果未经加工,其内部孔洞对耐压性没有影响。
压型温度对耐压性有显著影响,压型温度越低,耐压性越高,这是因为在低温下铸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表层。在位于两个或多个相交面连接处的内圆角,是铸件经常出现泄漏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在压型内一般是热节点,形成了较薄的表层。增大圆角半径,会加剧这种现象,因这时压型温度更高,铸件表层会更薄。
1.铸件结构要设计合理,厚薄均匀,以减小热节。
2.厚薄不均匀的铸件、要把厚的部分放在上面*高的地方,以便加冒口。
3.对铸铁可以适当增加孕育量。
4.正确选择浇注位置和浇注系统,以造成同时凝固或顺序凝固。砂型紧实度要合适。
5.保证铸件顺序凝固,把缩孔和缩松引到冒口里去。为此**正确选择浇注时铸件的位置;在铸型各部分采用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放置冷铁,以控制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造成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