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DSL版本试图比较成人与儿童的不同数据,把所有的数据转换成dBSPL,这种对声学的关注一直贯穿DSL的发展过程。以后的版本中逐渐反映了对真耳测试系统探测麦克风和用插入式耳机评估听力的理解,尤其是真耳耦合差异测试的应用被认为是把测听的数据转换到耦合或者真耳数据的方法,这些研究使DSL公式与测试方法整合在一起,使用在婴儿和小孩身上就很方便。1991年提出了由计算机帮助执行的DSL3.1版本,力图使言语的响度听上去舒适,如把目标设置为适阈。公式目的是真耳助听增益,而不是真耳插入增益,公式也包括了2CC耦合的目标和真耳助听后目标,不需要使用平均校正因素,可以持续使用鼓膜处得测试量,以以便于言语强度和助听阈尽可能的比较,适合在儿童中使用。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对低频听力损失重的患者,则更多地放大低频),努力保证使用者既能听到又尽量听清;第三,绝大多数助听器都有重点放大语言频率,重点保证语言沟通;第四,加上一些特殊电路后,一些助听器在放大弱小声音的同时,还可以按需要限制较大的声音输出。由于具备了上述功能,助听器能使绝大多数使用者受益。然而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决不了患者存在的全部问题。比如,正常听觉的高频上限是2000Hz,而助听器的频响范围能到8000Hz就已经很不错了,对频率超过8000Hz的声音很少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患者无论戴用多好的助听器也不会获得比正常人更好的听力。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部分老年人往往感觉自己已近花甲听不好是正常的所以不愿主动寻求辅助设备的帮助,而幼儿无法自己表达家长虽心急想帮助孩子但却往往因为对助听器的不够了解而贻误了孩子的配戴时间,至使配戴效果大大降低。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虽然每位顾客的情况都不近相同,但总得来说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一,本人及家属都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本人或家属单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面三,本人及家属积极的想解决却因贻误了配戴时间而造成已无法解决就拿老年人来说吧都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但我们遇到过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单侧已基本丧失听力,另一侧虽尚有听力但也因年数较久而导致老人分辨率较低,很多时候老人即便是听到却也已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了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