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实现大跨越

   日期:2023-09-12     浏览:3    评论:0    
核心提示:正文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实现大跨越发布日期:2022-08-10 15:55:25浏览次数:4评论:0导读在连线画面中见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特别
 正文

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实现大跨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22-08-10 15:55:25    浏览次数:4    评论:0
导读

“在连线画面中见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特别是听到他富有亲和力的声音后,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雷

“在连线画面中见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特别是听到他富有亲和力的声音后,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雷亚飞说,向总书记汇报时,为“深海一号”奋战的日子历历在目。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6月25日,“深海一号”再次传来好消息。作为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一周年,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外输凝析油超过20万立方米。

距离海南省三亚市约150公里的海域,40层楼高的海上“巨无霸”、24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岛”、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这就是“深海一号”能源站——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从在被放弃的区域找到“宝藏”,到另辟蹊径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完整技术体系,“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建成投产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里程碑,亦是中国海油全力以赴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勇担深海油气开发技术“策源地”的生动诠释。

不迷信不盲从才能“气”而不舍

“何必另起炉灶,为何不直接采用荔湾模式?”

“难度系数这么高,这个风险我们承担得起吗?”

2015年5月的北京,陵水17-2气田开发大思路研讨会现场,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海一号”大气田研发设计项目经理朱海山面对一连串质疑。

此前一年,琼东南盆地勘探发现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探明储量超千亿方,所在海域水深约1200至1500米,属于超深水。

深水开发不只是“水深”,其对技术、装备能力、关键设计指标要求极高。气田所在海域台风频发、地质灾害复杂,投资费用高昂,如何实现深水油气田经济开发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备深水开发技术能力。

彼时,中国海油已经掌握300米水深油气田开发,但对于深水气田涉足未深,由“浅”入“深”,从开发模式到规划设计,从作业资源到人才队伍,从技术到管理思路,几乎没有实践经验。

为自主答好“向深水进军”这道题,中国海油支持唯才是举,调集60多名以28至35岁青年为核心的青年攻关队伍,组建“深海一号”能源站研发设计团队。

“深水项目就得解放思想,跳出条条框框,用创新思维来推动!”朱海山说,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不断攻坚克难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的执着和坚持。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油一直秉承的创新态度。“深海一号”大气田的发现正是得益于其在勘探技术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坚持,不迷信权威。

“以往国外大公司用的是传统的大西洋被动边缘理论,不适用于我们。”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谢玉洪说,“我们继承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理论,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建立了深水区油气成藏模式,完善了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找到了具有大型勘探潜力的陵水17-2构造群。”

原文链接:http://www.xiugou.net/news/show-1536.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实现大跨越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